2023-05-19
该消息一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与热议。彼时,《厨电新观察》也曾发文《万和电气“二代”董事长不再兼任总裁,美的旧将赖育文接任》一文,探讨了万和电气新总裁的履历,并对其上任之后带来何种变革而保持持续观望与期待。
而今,赖育文上任半年,万和电气有何改变呢?本文,通过一季度财报和近来表现,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求其中逻辑。
01
2023Q1,万和电气营收、净利双降
前不久,万和电气公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万和电气营收16.03亿元,同比减少27.8%,归母净利润1.232亿元,同比下滑22.4%。
纵向拉长时间来看,2023第一季度,是万和电气自2011年上市以来一季度营收下滑的唯三之一,前两次下滑分别为2019Q1和2020Q1,下滑幅度分别为6.81%和29.29%;净利润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是万和电气上市以来下滑的唯二之一,上次下滑是2020年一季度,下滑幅度27.93%。
当然,一季度的双降并非偶然,2022年便已出现下滑的情况。万和电气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2022万和电气实现营收66.28亿元,同比下滑11.95%。
横向对比其他厨电上市企业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7家厨电上市企业,仅有2家实现营收增长,分别为老板电器、华帝股份。万和电气,是三家传统厨电上市企业中,唯一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企业。
同花顺“六维财务诊断”给出评分2.3分(总分5分),位居厨卫电器行业内排名7/9,总体财务表现一般。其资产质量和现金流一般,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不佳,但是其营运能力非常出色。
单项营运能力总评分满分5分,位居厨卫电器排行第一。数据显示,其近五年总资产周转率平均0.88次/年(参考:老板电器为0.73次/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7.8次/年(参考:老板电器为8.6次/年),存货周转率平均3.87次/年(参考:老板电器为2.9次/年),相关财务总体表现位于行业头部。
02
三十而立,注入新血液的万和正待迎新生
在第一季度厨电行业整体回暖不达预期的背景下,显然万和电气的成绩并不好。但是,其背后正在发生的改变,却让业界对其充满诸多期待。
复盘赖育文上任半年之后,我们发现了万和电气的以下几点变化。
其一,聚焦主业,在产品上做减法。
此前赖育文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上任之后将进行系列变革,其中在产品上采用做减法的原则,精简之前繁杂的产品线SKU,聚焦爆款,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从今年以来万和电气的动作来看,确实正在践行产品减法。
比如4月24日,万和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在泰国曼谷奠基,拟年产燃气烤炉90万台;4月27日AWE2023上,万和带来最新的厨卫全系列产品电热X8、燃热MLV3、飞天套系、混动冷暖新风热水器等。
以燃气热水器起家的万和,连续19年燃气热水器市场综合市占率第一,而今正在越来越聚焦主业。赖育文提出口号:让万和成为“全球燃气具领导品牌”。
聚焦主业的同时,针对蚕食经营利润的不赚钱项目,赖育文果然予以剥离;针对新兴业务,比如集成厨电,基于深厚底蕴全力布局推进,比如提出“集成灶品类3年10个亿”的营收目标。
其二,组织再造,在人员上做减法。
“赖育文的加入,如一条鲶鱼搅动起万和更多的活力。”万和来员工如此形容。
可以说,无论是业界还是万和自身,均对赖育文加入万和抱持很大期待。尤其是,一直以来万和采用的家族管理模式能否随着赖育文的加入,而有所改变,成为最大看点。
赖育文上任后,大刀阔斧推动组织扁平化变革,并对人员进行优化和调整。赖育文表示,这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是“无私者则无谓”。
当然,在进行组织变革、人员精简的同时,赖育文表示组织变革不是完全建立全新体系,更要“去糟粕取其精华”,传承创始人的优良精神。
其三,坚持创新,不因循守旧,跳出舒适圈。
回看万和发展,其向来重视产品研发与创新,研发费用常年保持在2.5亿元左右,较A股厨电企业平均研发费用高出50%。研发费用转化成科技成果,2022年万和一年内共申请专利665件,新增授权专利761件,截至2022年末公司现有效专利数为2938件。
今年AWE期间,万和带来氢能家用燃气具领域的技术创新,并推出了一款掺氢30%的灶具。这款产品在热效率上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在一氧化碳的排放上面则降低了50%。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技术与应用创新,万和该项技术备受看好。
对此,赖育文表示,如今的万和必须找到更多好的办法和新的工具,而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画地为牢。
结语
当然,而今万和电气的系列转变,并非赖育文一人之功。而是万和整个企业,面对行业变革、市场竞争迭代下,主动求变的决心。
未来,被视为“鲶鱼”的赖育文还能为万和电气注入多少活力,带来怎样的改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