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当286 亿元的营收创下历史新高时,长虹美菱的管理层或许还没来得及庆祝,就被另一组数据泼了冷水。
在营收增长17.32% 的光鲜外表下,净利润却意外下滑 4.97%,这是四年来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背离正在加速 ——2024 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近30%。
长虹美菱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6.01 亿元,同比增长 17.32%,创下历史新高;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为 6.99 亿元,同比下滑 4.97%。
这是自2021 年以来,长虹美菱首次出现归母净利润负增长,且这种“增收不增利” 的背离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加速,单季净利润同比降幅近 30%。
从业务板块来看,各品类表现分化明显。曾经作为核心业务的冰箱(柜)业务,2024 年实现收入约 95.60亿元,虽说守住了90 多亿元的基本盘,但仅同比增长 5.19%,这一增速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调业务,其在2024 年成为拉动公司营收增长的主力军。该年度空调业务实现收入约 154.07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 53.87%,增速更是高达 33.20%,为公司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
根据财报,空调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以及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公司推出的“全无尘自由风”挂机空调和“巨能省”柜机空调等新品,有效支撑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不过,根据行业相关数据,由于深陷价格战,每台空调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这对空调业务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冲击。
在看似经营现金流净额达39.7 亿元的漂亮数字背后,实则暗藏隐忧。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应收账款激增 81.52%,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218.51%,这无疑给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蒙上一层阴影。
这场“规模不经济”的困局,正是整个家电行业陷入转型阵痛的缩影。当美的、海尔纷纷向高端化、全球化突围时,长虹美菱却还在规模扩张的老路上疲于奔命。
空调业务154 亿元的收入看似风光,实则暗藏危机。在行业掀起“十年最猛价格战” 的 2024 年,长虹美菱不得不跟进降价策略。
根据财报,2024年该板块营业成本同比激增35.82%,直接导致毛利率较上年下滑1.79个百分点。这种“增量不增收”的悖论,在空调行业惨烈的价格战中找到注脚——据奥维云网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空调线上零售均价同比下滑1.9%,单品价格下降幅度更是超过10%。
更严峻的行业对比来自头部企业的财报:格力通过“云网批”渠道改革维持了37.04%%的空调毛利率,美的则凭借COLMO高端系列实现26.2%的毛利率。
相较而言,长虹美菱空调6.96%的毛利率属实偏低。这种以价换量策略的直接代价,体现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速落后于营收增速。
参与价格竞争是保持份额的必要手段。但这种被动跟进的代价正在显现:当空调收入实现收入约154.07 亿元,同比增长约 33.2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反而下降。
这种投入产出比,暴露出公司在品牌溢价与成本控制上的双重短板,也为其2025年经营展望蒙上阴影——随着空调能效新国标实施(2025年1月起),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长虹美菱的冰箱(柜)业务实现收入约92.96亿元,同比增长5.53%,增速明显低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长。
冰箱业务作为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近年来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频发等问题。尽管公司通过“抢存量、拓增量、练能力”等策略,试图提升市场份额,但内销市场受价格战影响,均价下降3.2%,导致毛利率承压。
2024年,长虹美菱的冰箱业务陷入"增长失速、转型受阻"的困境。作为曾经的核心业务,冰箱板块5.53%的收入增速(92.96亿元)不仅落后于公司整体水平,更暴露出深层次的竞争危机。
在技术创新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自2021年推出“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后,美菱冰箱保鲜技术专利年均仅4.3件,与头部品牌存在一定差距。这种研发投入的差距直接导致产品迭代滞后——当海尔已进化至第三代磁控冷鲜技术时,美菱的核心技术仍停留在三年前的水平。
这种创新乏力直接反映在产品竞争力上——相关数据显示,在冰箱市占率方面,海尔(39.1%)、美的(9.8%)、容声(12.4%)位列前三,长虹美菱未进入前五。
错失高端化红利、无奈被裹挟价格战泥潭、产品技术创新不足等是长虹美菱冰箱业务增长乏力的关键症结。在行业向智能化、场景化转型的背景下,这种转型滞后的代价正在持续放大——据奥维云网预测,2025年万元以上冰箱市场增速将达25%,而美菱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高端产品矩阵。
2025 年一季报释放的危险信号,可能比2024年全年净利润下滑更值得警惕:经营现金流从-1.17 亿元暴跌至-12.85 亿元;信用减值损失暴增 4288%。
此外,长虹美菱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还显示,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 27.74 亿元,期初余额为 15.28 亿元,增长 81.52%,坏账风险攀升;存货期末余额为 51.13 亿元,期初余额为35.15 亿元,增长 45.47%,库存管理面临挑战。
面对困局,长虹美菱在财报中提出了“有利润的规模增长”新方向。公司在2025年计划投资设立绵阳长虹智慧家电有限公司,旨在推动智能家电项目的发展,同时通过收购合肥实业 100% 股权,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但这些举措能否帮助长虹美菱找到新的增长路径,还有待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