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AI竞速,美的、海尔、格力的战略对垒

人看过

2025-08-15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消费”相继被写入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民生消费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家电等新增长引擎。这一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消费”相继被写入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民生消费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家电等新增长引擎。

这一顶层设计的落地,与全球AI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共振。大模型推理能力突破、多模态感知技术成熟、边缘计算成本下降AI从实验室技术加速向消费级场景渗透。

在此背景下,家电行业AI浪潮之下发生深刻变革。而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家电市场的三大领军者,美的、海尔、格力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与差异化的技术路径,在这场“人工智能+消费”的国家战略机遇中,率先展开了AI布局的战略对垒。
 

美的:全链智能的链主,从消费端到产业端的生态赋能者
 

美的的AI布局可以追溯到2014年“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战略的提出。其核心是通过AI技术打通消费端与生产端,构建“技术底座+多元场景”的系统性竞争力。经过十余年迭代,已形成覆盖家庭、工厂、办公、行业的全链智能生态。

在消费端,美的从早期的单品智能逐步迈向全屋智能的深度协同。2014年3月,美的正式官宣向智能行业进军,首款推出的智能产品是物联网智能空调。同年,美的正式对外发布M-Smart战略,实现全品智能化覆盖。2020年美的在上海成立了AI创新中心,从事AI算法、AI工程、家庭服务机器人等研发工作,为智能家电提供支持。

2023年,在首届美的“远见者大会”上,美的集团首次亮相“美的家居大脑”(Midea’s Home Brain)智能主动服务引擎,搭载国内首个家居领域 AI 大模型“美言”,具备智能感知、自然交互、自主决策等能力,支持全屋空气、智慧烹饪、智慧洗护、智慧能源等8大业务系统,几乎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年,当ChatGPT掀起AIGC的热潮后,美的从算法、算力、数据不同角度培养了自身的AI模型建设能力,并基于不同业务需求导入模型,完成基于场景的应用落地,已形成面向消费者的AI@Home,服务企业内部的AI@Enterprise,以及聚焦生产过程供应链优化、智能决策等场景的AI@Factory三大AI应用板块。

在生产端,美的通过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推动产业效率革命。2016年启动“智能制造2025”战略以来,其构建的“工厂大脑”通过部署超数亿台IoT设备与AI算法平台,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供应链库存等生产数据,并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持续优化流程。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美擎集成平台已累计接入超过400万台工业设备,提供超1200个工业APP和5000多个工业模型,服务企业超60万家,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跨领域协同与技术延伸上,美的正从家电向高端制造与生活场景拓展。在具身智能领域,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的人形机器人“美拉”全球首秀,同期与上海青浦签约“具身智能技术平台项目”。此前,还投资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达闼科技”并成立创新中心。并在2022年,美的完成对德国库卡集团(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私有化退市收购,强化高端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控,为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与全球产业资源。

在行业赋能方面,其将自研AI能力输出至医疗健康(辅助精准诊断)、工业机器人(提升协作效率)等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美的通过跨行业合作延伸智能生态——与蔚来、长安汽车签署协议,共同研发“车家互联”AI系统,实现车内控制家电、家中查看车辆状态,进一步模糊了家电与汽车的场景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正以空前力度押注前沿科技推动转型。据美的集团副总裁王建国披露,未来三年美的将至少投入500亿元研发资金,重点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等方向,其中AI大模型作为核心,已自主研发家居领域语言大模型“美言”。这笔巨额投入不仅将加速“家电机器人化”与“数字孪生工厂”建设,更支撑其连续十年高速增长,并推动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等新兴业务板块。


海尔:场景共生的生态大师,从智慧家庭到跨领域协同的引领者
 

海尔的AI布局始于2015年“智慧家庭操作系统(U+OS)”研发项目,其核心是通过AI技术深度融入家庭生活场景,解决真实痛点,并通过生态协同扩展至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基础底座+垂域模型+生态服务”的三层架构。

在智慧住居场景,海尔从单一设备智能感知升级为多设备协同的场景服务。2016年,其发布首款具备“智能识别”功能的烟机原型;2017年推出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配置智慧大屏的智能吸油烟机,实现厨电间、厨电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此后持续深化厨电智能化,形成Fisher & Paykel社交厨房、GE Appliances专业厨房等五大品牌全套系解决方案。

2025年,搭载AI之眼”系列技术的烟机量产——可实时监测锅内汤汁沸腾状态并自动调小燃气灶火力,烤箱通过视觉识别食材种类匹配烤制参数,这些技术已应用于卡萨帝等高端产品线。

场景智能中枢“三翼鸟智慧生活大模型”(HomeGPT)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该模型于2020年启动研发,2023年正式发布,通过多模态感知(语音、图像、环境数据)与用户行为学习,能主动创建生活场景,实现全屋主动服务。目前日活超1000万,真正让家电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关怀。

生态协同与技术底座上,海尔通过开放平台与垂直研发构建护城河。凭借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与车企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支持;同时提供AI+制造”解决方案,在家电、能源等9大行业落地45个高价值场景。

在机器人赛道,海尔早在10年前便成立机器人公司,推出洗护、陪伴等多类型机器人,并布局AI+医疗。技术层面,其全球超20个研发中心持续投入AI研发,专利集中在“垂域模型”(如AI之眼视觉算法、HomeGPT场景决策模型),2022年更被曝研发家电专用AI芯片,通过硬件级优化提升场景模型响应速度与能效比。

值得关注的是,海尔旗下家庭服务机器人“海娃”已进入落地测试阶段,其通过多模态交互与场景自适应能力,可协助用户完成家居清洁、物品递送等任务,进一步延伸了场景共生的智能生态边界。


格力:技术深耕的垂直王者,从空调芯片到机器人控制的自主突破者


格力的AI布局始终围绕“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展开,其战略路径始于约2012年变频空调研发项目(目标突破国外芯片与算法垄断),经过十余年发展,形成“垂直品类智能化+关联领域延伸”的双轮驱动模式。核心是通过AI技术提升主营产品(如空调)性能,并逐步向工业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拓展。

在消费端,格力以空调为切口,持续优化智能舒适体验。其空调智能化布局可追溯至约2014年,初期聚焦节能与舒适度提升。近两年推出首款搭载自研智能节能芯片的AI空调,该芯片集成红外传感器(监测人员活动)、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与环境感知模块(毫米波雷达矩阵),搭配动态决策算法(基于用户历史行为预测冷热需求)。此后迭代中,AI算法新增“睡眠”“观影”“运动”等多场景模式识别功能;2024年发布的新一代AI动态节能空调”通过深度学习模型预测室内负荷变化,动态调整压缩机转速与风机功率,在保证舒适度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能耗与噪音。

在关联领域,格力以自研为核心,稳步拓展机器人业务。2013年起,格力探索工业机器人自主控制技术——同年宣布向高端装备进军,成立自动化设备制造部(格力智能装备公司前身),并研发出首款6轴工业机器人、AGV、数控五轴机械手,吉大基地一期机器人工厂投产。2017年成立单独的机器人公司(珠海格力机器人、格力机器人(洛阳)有限公司)。

2024年上半年智能装备板块收入2.6亿元(占总营收0.26%),2025年成立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机器人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同时通过格力金投参股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涵盖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虽投资步伐相较于美的、海尔稍显保守,但不脱离紧扣技术自主的核心逻辑。

在这场由国家战略驱动、技术变革催化的家电行业AI竞速中,美的、海尔、格力用差异化布局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美的以“全链覆盖”拓展边界,海尔用“场景共生”定义体验,格力靠“技术深耕”筑牢根基。三者的竞争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共同推动家电行业从向AI智能化飞跃。

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家电行业的AI竞争将更聚焦于技术深度、生态广度与用户洞察的平衡。对于消费者,未来的家电将更懂人、更省心、更环保;对于行业,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版图的争夺,更是中国智造在全球家电智能化浪潮中话语权的较量。谁能在技术、生态与用户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谁就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赢家。

关键字: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