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拟出售白电业务!日本家电巨头集体没落?

人看过

2025-08-08

近日,日立制作所考虑出售日本国内白色家电业务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这家创立于1910年的百年企业,曾是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战略调整的艰难抉择。日立拟出

近日,日立制作所考虑出售日本国内白色家电业务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

这家创立于1910年的百年企业,曾是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战略调整的艰难抉择。日立拟出售白电业务,不仅是其自身转型的关键一步,也折射出日本家电巨头集体面临的困境。


日立拟出售白电业务,战略转型的又一“断舍离”
 

日立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业务曾涵盖电机、家电、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并在20世纪与东芝、松下等企业一起,凭借技术优势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标杆。

然而,进入21世纪后,日立的战略重心逐渐转向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服务。

2010年代,日立通过收购瑞士ABB的电网业务、美国IT服务公司GlobalLogic,并大力发展工业数字平台“Lumada”,逐步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长期盈利模式。

相比之下,家电业务由于多为一次性销售,难以通过后续服务创造持续收益,与日立新的战略方向匹配度较低。因此,日立选择“断舍离”,逐步退出电视、空调等市场,并在此前已出售日立金属、日立物流等非核心业务,退出家用空调生产,持续推进“选择与集中”战略。

如今,日立拟出售日本国内白色家电业务(包括冰箱、洗衣机等核心产品线),是其战略转型的又一关键举措。

据悉,日立已向包括韩国三星电子在内的多家企业探询收购意向,预计交易金额可能达1000亿至数千亿日元。尽管该业务在2024财年仍贡献了3676亿日元销售额和392亿日元调整后EBITA利润,但销售额同比下滑2%,显示出增长瓶颈。

然而,出售白电业务并非易事。一方面,家电业务仍能提升品牌认知度,完全剥离可能影响日立在消费市场的形象;另一方面,日立需权衡长期战略与短期收益,并应对出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如交易对象筛选、价格谈判等。


竞争加剧与战略调整日本家电巨头集体没落
 

日立的转型并非孤例,而是日本家电行业整体困境的缩影。

20世纪,日立、东芝、松下等日本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一度主导全球家电市场。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韩国等亚洲企业凭借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市场响应能力和技术创新,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的剧变是首要冲。中国、国等洲企凭借成本优势和市敏捷性,正在改写全球家电产业

以中国家业为例,海、美的等品牌在冰箱、洗衣机等核心品建立起全球优势。比如,2024年海尔品牌冰箱连续 17 年全球第一、洗衣机连续 16 年蝉联第一。

些企高效供应链和快速品迭代,持推出高性价比品,使日本家在价格敏感型市失去争力。日本企引以傲的工匠精神,在消者更注重用性与价格平衡的市场环境下,反而成价格居高不下的掣肘。

迭代的加速一步放大了日本企滞。当前家经历智能化、物网化的深度革,而日本企却困于传统制造思的路径依。当中国企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快速响需求,推出集成AIoT技的智能家电时,日本企着于硬件性能的精,在用验创新和件生构建上明落后。

双重力,日本家而同地启去家型。

芝率先开启业务剥离:2016年将白电业务售予美的,2018年退出个人电脑,至2025年更将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转手海信。夏普在2016年被鸿海收后逐步淡出消费电域,松下电战线,先后出售三洋相关业务划退出电视而押注AI数据中心等高利润赛道。

日立此次出售日本国内白电业务,同选择与集中的逻辑——通剥离年均3700亿日元但增乏力的家,将源聚焦于力基础设施、路系等社会业务,以及Lumada数字平台等期价值领域。

整背后,折射出日本制造的深层转型困境。一方面,传统电业务的低附加特性与数字代的盈利模式渐远;另一方面,新兴业务领域的激烈争又要求企投入技术创新。

全球家的格局重塑仍在继续,日本企型之路注定充未知。如何在收缩传统业务的同培育新增极,在保持技的基实现模式新,将是决定些百年企能否重获竞争力的关

日立拟出售白电业务,既是其自身转型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日本家电行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集体困境。

在新兴市场企业的冲击下,日本家电巨头们不得不放弃部分传统业务,转向更具增长潜力的领域。然而,这一转型并非易事。如何平衡品牌价值与盈利模式?如何在收缩战略下保持市场竞争力?这些都是日本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未来,日本家电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在高端制造、工业技术或数字化服务领域重新找到增长点,仍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家电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而曾经的日本制造神话,正逐渐让位于新的行业领导者。

关键字:
下一篇
2025上半年厨电TOP品类:谁增长最快?谁最拉胯?

2025上半年厨电TOP品类:谁增长最快?谁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