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趋势预测:2025年复盘:内需承压、外需分化,2026年家电路在何方?

人看过

2025-11-26

转眼,2025年即将步入尾声。回顾这一年,全球宏观经济在通胀压力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持续震荡,而中国家电行业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数据显示, 2025年前三季度家电社零

转眼,2025年即将步入尾声。

回顾这一年,全球宏观经济在通胀压力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持续震荡,而中国家电行业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

数据显示, 2025年前三季度家电社零总额达到8883.3亿元,同比增长25.3%,但单月增速自5月见顶后持续回落,三季度增速已放缓至3.0%,内需拉动效应明显减弱。

出口端更是面临严峻挑战,在美国关税政策扰动下,1-10月家电板块整体涨幅仅7.7%,未能跑赢大盘。

然而,压力之下行业变革加速,美的、海尔等龙头企业通过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开辟新增长路径,零部件企业则凭借技术优势切入新能源赛道。

站在新旧交替的时点,本文将基于华泰证券最新研究成果,前瞻2026年家电行业发展趋势,为行业提供参考。

 

2025年复盘:结构性分化下的行业新格局

 

2025年家电行业在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

从内需市场来看,年初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行业迎来一波销售高峰,1-9月家电社零累计同比增长25.3%,达到8883.3亿元。然而,政策效应的边际递减在9月份表现得尤为明显,单月增速骤降至3.3%,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单纯依靠政策刺激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深入分析各品类表现,结构性分化特征愈发显著:在白电领域,尽管空调板块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9M25毛利率同比下滑,但高端智能产品仍保持稳健增长,美的集团空调市场份额超30%,展现出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

在厨卫领域,刚需品类整体承压,但洗碗机、净水器等品需产品需求持续旺盛,产品升级趋势明显。在小家电领域,清洁机器人、智能个护等创新品类持续放量,石头科技等新锐品牌市占率稳步提升,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动能。

华泰证券研究显示,申万家电板块内销收入规模在2017年后持续提升,这主要受益于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集中,海尔智家在高端冰箱领域的线下市占率超过40%,进一步印证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发展逻辑。

出口市场方面,2025年家电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自4月份美国将附加关税提升至125%后,中国家电出口金额(人民币口径)持续同比下滑,各区域市场表现各异:北美市场受关税影响最为显著,传统家电出口大幅下滑;欧洲市场则因渠道去库存压力,空调和小家电出口明显承压。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表现相对稳健,东南亚、拉美地区保持增长态势,本地化产能效应逐步显现。

值得关注的是,在家电整机出口承压的背景下,家电零部件板块却逆势上涨76.3%,这一反差主要得益于机器人、AI算力、新能源热管理等相关产业的高景气度。具体来看,三花智控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获得多个国际订单,盾安环境在工业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充分凸显了家电企业技术外溢的价值和潜力。

从盈利能力的角度观察,9M25财务数据显示各细分板块毛利率出现明显分化。

其中,卫浴电器、厨房电器因基数较低,毛利率同比涨幅较大;空调板块受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同比小幅下滑;而零部件企业则因成功切入高景气赛道,毛利率显著提升。

这种分化态势充分反映出行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技术壁垒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全球供应链重构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家电企业的发展路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2026三大趋势:智能革命与产业边界重构

 

当前家电行业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华泰证券研究明确指出,行业将从周期性调整末段迈向“结构升级+智能创新”的新阶段,三大趋势将主导未来发展方向。

趋势一:核心资产价值重估,龙头优势持续巩固。

白电龙头在行业波动中展现出卓越的韧性,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巨头凭借其稳固的市场地位、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全球化布局,成为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

具体来看,这些企业平均ROE维持在20%以上,现金流充沛,股息率具有显著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其全球化布局已进入收获期:海尔截止2024年底在全球4大洲、20个国家建立了35个工业园、163个制造中心,其中海外建立了15个工业园和60个工厂,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美的在巴西、越南的制造基地实现本地化运营,有效对冲关税风险。

 


在智能化转型方面,这些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3%,在AI算法、物联网平台等核心技术上建立起深厚护城河。

趋势二:智能化驱动供给侧革命,重新定义行业增长逻辑。

家电行业正经历从智能单品到全屋智能的深刻变革,技术演进路径更加明晰。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智能单品阶段,到以场景为中心的智能互联阶段,最终迈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屋智能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展现出不同的战略取向:美的集团定位从硬件制造商升级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构建“美居App+IoT系统+AI节能算法”技术矩阵,基于每日30亿工业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智能决策。

海尔智家则通过“三翼鸟”智慧家庭平台和“AI之眼”技术体系,实现家电的主动感知和决策,如智能烟机自动识别烹饪状态并调节吸力。

与此同时,创新企业也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石头科技凭借自研导航算法在清洁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突破25%(行业第一),追觅科技通过高速电机技术向多功能家务机器人延伸。

 

趋势三:第二曲线打开估值空间,技术外溢效应显现。

家电企业凭借在热管理、机电系统、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正在向三大高增长领域拓展。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三花智控为特斯拉、比亚迪等主流车企供应电子膨胀阀等关键部件,海立股份在新能源汽车压缩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方面,美的集团通过库卡布局工业机器人,同时研发服务机器人关节技术,禾盛新材凭借精密制造能力切入机器人结构件领域。

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海信家电通过并购切入数据中心液冷市场,兆驰股份布局AI服务器电源管理系统。

这些新兴业务普遍处于行业爆发前夜,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大,为家电企业带来显著的估值重估机会。华泰证券特别强调,家电零部件企业由于技术可迁移性强、传统业务现金流稳定,在新兴业务放量时更易实现业绩与估值的双击。

 

需求展望:结构升级主导新发展周期

 

展望2026年,家电行业需求端将呈现“内外兼修、质效并举”的新特征,结构升级成为主导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

内需市场正从量增到质升的关键转型。2025年前三季度家电社零总额同比增长25.3%,但单月增速自5月见顶后持续回落,9月已放缓至3.3%,这表明单纯依靠政策刺激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华泰证券针对2026年政策影响提出三种情景推演:在乐观情形下,以旧换新政策延续且品类扩大,家电零售额将保持正增长;中性情形下,政策延续但品类不变,市场将面临一定的价格竞争压力;悲观情形下,政策退出,行业可能出现短期调整。

无论政策如何演变,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智能产品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预计高能效/智能化型号家电产品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需求保持旺盛,单价万元以上的高端冰箱增速将持续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场景化解决方案日益受青睐,全屋智能定制服务市场将迎来快速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趋势仍将延续,美的智能空调市场份额已突破35%,海尔在高端冰箱领域的市占率超过40%,这种“强者恒强”的格局将进一步巩固。

外需市场在挑战中孕育新机,全球化布局成效显现。

尽管短期出口仍然承压——自2025年4月美国将附加关税提升至125%后,中国家电出口金额持续同比下滑,但中长期仍具增长潜力。

华泰证券预计2026年出口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恢复态势:一季度受高基数影响,出口可能继续承压;二季度开始有望实现“缓慢爬坡式回升”;全年出口金额预计实现个位数增长。

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关键因素:首先,中国家电企业海外本地化布局已进入收获期,美的泰国基地年产空调超500万台,有效覆盖东南亚市场;海尔在泰国打造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空调制造基地,年规划产能600万套,辐射整个东盟地区;海信墨西哥基地服务北美市场,成功规避关税影响。

其次,从全球格局看,不同区域市场呈现差异化特征:北美市场受关税影响最为显著,传统家电出口大幅下滑;欧洲市场空调和小家电受渠道去库存影响明显;新兴市场保持增长势头,东南亚、拉美地区成为新的增长点。这种区域分化的格局,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更加精准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综合来看,2026年家电行业将进入“弱复苏+结构成长”的新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单纯的价格竞争将逐步让位于价值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差异化优势和全球化运营效率上。

对于内需市场,智能化、高端化、场景化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对于外需市场,本地化生产、品牌出海、服务增值将成为破局关键。华泰证券强调,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那些具备技术储备、渠道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更有可能在行业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持续增长。

展望2026,挑战与机遇并存。智能化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全球化布局不再是加分项,而是生存线。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唯有把握结构性机遇、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家电行业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6年家电行业在变革中焕发新生机!

关键字: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