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作为长期跟踪厨电行业的观察者,当我们近期走访嵊州产业带时,看到的景象令人深思。生产线仍在运转,但节奏明显放缓;展厅依旧明亮,却少了往日的熙攘。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感受:2025年一季度,集成灶出现34.5%的断崖式下滑。
奥维云网监测显示,集成灶在厨电品类中的市场份额已从高峰期的15%回落至8%左右(2021年上半年集成灶市场规模达到113亿,在整个厨卫市场的渗透率约为15.6%)。
寒冬之下,有人走下牌桌,有人依然坚守积极自救。我们不禁要问:集成灶行业何时能迎来暖春?
翻开集成灶行业的成绩单,数字触目惊心。
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集成灶行业结束多年来的高增态势,进入换挡期,市场规模开始步入下滑通道。最终,2023年行业以量额均同比下降5%左右的数据收官。
2024年一季度跌幅扩大至11.9%,全年呈现加速下滑态势。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集成灶市场累计零售额173亿元,同比下滑30.6%
2025年开年更是出现34.5%的断崖式下跌。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集成灶零售额仅25亿元,同比下滑34.5%,零售量29万台,同比下降29.0%。
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行业整体规模已经从高峰期的250亿元缩水至不足150亿元。
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黯然离场的企业故事。
据业内人士透露,雅士林正在破产清算,这家曾经号称要"颠覆行业"的新秀如今只剩下一地鸡毛;北斗星作为近几年高举高打入局的玩家,如今在烧完数亿营销费用后黯然离场。此前,火星一号、优格等也已悄然退出市场竞争。
这些企业的离场,印证着一个残酷的现实:行业正在经历深度洗牌,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加速出清。
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但要指出的是,这种调整并非全是坏事。
过去几年行业过热发展积累的泡沫正在被挤出,这实际上是一次迟来的价值回归。正如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所说:现在的调整是在为过去的疯狂买单,但也是未来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人下牌桌,也欣慰地看到许多许多令人敬佩的坚守者。
在今年年初的经销商大会上,火星人董事长黄卫斌表示:近两年来,面对着新房装修市场红利的消失,火星人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涉足传统烟灶和集成烹饪中心的集成灶企业之一。面向未来,火星人将用100%的精力全身心投入,继续强化专注于集成灶主业,坚守高端品牌的信念。
众所周知,在近几年整个行业都十分困难的模式下,收缩成本、精简业务成为常态。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不少集成灶企业叫停规划中的工厂建设。然而森歌却毅然斥资数亿元打造亚洲智能厨电+不锈钢定制领域最大的5G 未来工厂。其在前不久,被授予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个“黑灯工厂”。
森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这笔投资短期内很大概率看不到回报,但智能制造是未来,我们必须提前布局。这种远见令人钦佩。
更令人欣慰的是,面对困境,行业正在展现出难得的自省态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产品创新、用户体验等本质层面寻找突破口,而非简单地将困境归咎于外部环境。这种务实的态度,正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经过对行业的深入观察,我们认为行业突围需要聚焦三个关键方向:
存量市场的精耕细作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推进,存量市场正成为行业新蓝海。当前新房市场占比仍高达80%,而旧厨改造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集成灶企业而言,针对旧改市场,需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解决测量、设计、安装等改造痛点,降低用户换新门槛。通过全流程旧改布局,打开存量市场潜在增量。
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AWE2025展会上,我注意到一个趋势:AI是所有家电企业的共同重心,单纯的参数比拼正在被场景化智能取代。
对于集成灶企业而言,通过度融入大模型、感知能力深化、主动服务的升级、交互更加自然、全屋智慧协同、具身智能等势必带来产品价值的提升。
商业模式的本质创新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单一品类到整体解决方案,“厨电+橱柜”的一体化服务正在获得市场认可,商业模式的创新或将带来新的增长点。这提醒我们:有时候突破困局需要跨界的思维。
此外,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紧凑型厨房电器的需求正在增长,部分中国品牌已尝试出海,但面临标准适配、渠道建设等挑战。若能突破本地化难题,海外市场或将成为行业的新增长极。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这句话用在今天的集成灶行业格外贴切。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往往孕育着最大的创新机遇。任何产业都会经历周期性调整。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我们或许应该用更平和的心态看待行业的起伏。
我们坚信中国家庭对品质厨房的需求不会改变,集成灶的产品价值依然存在。当下的困难,终将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那些坚持创新、专注用户体验的企业,一定能等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毕竟,中国人对美好厨房的追求不会改变,而满足这种追求的专业企业终将获得应有的回报。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