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汽车、低空经济、机器人、医疗...2025家电巨头跨界忙

人看过

2025-09-10

当下的家电行业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混战。传统品类增长见顶,同质化竞争惨烈,价格战硝烟弥漫。与此同时,新技术浪潮汹涌而来,行业边界快速消融,一场关乎生存的跨界突围战正在上演

当下的家电行业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混战。传统品类增长见顶,同质化竞争惨烈,价格战硝烟弥漫。与此同时,新技术浪潮汹涌而来,行业边界快速消融,一场关乎生存的跨界突围战正在上演。

这场混战呈现出双重态势:一方面,海尔、美的、格力等综合家电巨头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进行多赛道广撒网式布局;另一方面,追觅、火星人、亿田等细分领域企业则选择聚焦特定赛道,进行精准突围。老牌巨头与新兴力量在全新的竞技场上短兵相接,行业格局正在重构。

在日前举办的第101届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 2025)上,这场混战得到了集中体现。海尔、美的、TCL等中国家电巨头的标识无处不在,大疆、影石展示着最新无人机技术,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则将扫地机器人带到了欧洲观众眼前。

跨界已成为生存的必选项而非可选项。家电企业们不再满足于在传统红海中厮杀,而是纷纷将触角伸向智能驾驶、机器人、算力基建、低空经济、智慧医疗、新能源等新领域,试图通过技术融合和场景创新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这场跨界混战的背后,是家电企业面对行业增长瓶颈的集体焦虑,也是对未来智能生活入口的提前卡位。

 

智能驾驶:家电技术的新迁移

 

当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加速转型,智能驾驶正成为家电企业跨界突围的热门战场。

2025年8月,知名科技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更值得关注的是,追觅不仅布局产品,还同步推进全球化产能。其汽车工厂选址德国柏林,毗邻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同时传出将与法国巴黎银行合作,为进军全球市场铺路。

这并非孤例,今年6月,聚焦集成灶行业的浙江美大实业也宣布跨界入局。出资1.1亿元拿下智能驾驶企业魔视智能4.8657%的股权。魔视智能专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量产应用,而浙江美大作为传统厨电企业,此番合作被业内视为“面对增长瓶颈的破局之举”。

家电企业跨界智能驾驶的核心优势,在于多年积累的技术迁移能力。在智能驾驶所需的感知、决策等环节,家电企业早已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沉淀了大量算法经验,这些技术可直接复用于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与功能落地。

更重要的是,家电企业拥有庞大的C端用户生态,未来可探索车家互联新场景。当前,智能驾驶正处于政策支持(各国L3/L4法规逐步放开)与技术突破(激光雷达、大模型赋能决策)的双重风口,家电企业凭借软硬结合的差异化能力,有望在智能座舱交互、车规级辅助驾驶系统等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甚至重构“移动的家”这一未来出行概念。

 

机器人:从厨房到工厂的人机协同进化

 

当人口红利消退与制造业智能化需求攀升,机器人赛道成为家电企业延伸价值链的新方向。

堪称“被低估的机器人霸主”的美的,今年5月其自主研发的工业人形机器人“美罗”投入工业场景应用,其布局的类人形、全人形及超人形三大平台持续推进,核心关节与传感器研发提速。未来,“美罗”还将走进线下门店,用于商业导览、咖啡制作等服务场景。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海尔宣布成立机器人事业部,分阶段推进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布局——工业机器人提升自身工厂自动化,服务机器人优先开发陪伴型、康复型产品。同时,海尔还透露正与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探讨合作可能。

火星人厨具则通过资本运作融入机器人产业生态。2025年7月,其以7000万元认购杭州红杉晟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2.2592%份额,间接持股人形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尽管目前直接影响有限,但这一布局让火星人得以链接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未来或可将其应用于厨房自动化等场景。

今年2月火星人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参股的两家机器人公司——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和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研发人形机器人产品,涉及智能制造、物流等多个应用场景

方太集团则选择以“垂直场景”切入,联合私募基金成立嘉兴方觉机器人公司(注资6531万元),通过创业投资切入机器人赛道。

在AWE2025上,方太推出的3D全感知机械臂成为焦点。这款设备能实现从食材切配到明火烹饪的全流程操作,颠覆了传统厨房的作业模式。此外,今年AWE展会上,方太推出的3D全感知机械臂成为焦点,相比通用型机器人,方太的机械臂更聚焦“厨房经济”的核心痛点,展现了家电企业在细分场景下的技术转化能力。

 

算力基建:家电企业押注AI时代的“水电煤”

 

当AI大模型训练催生海量算力需求,算力基建已成为科技竞争的底层基础设施,厨电企业亦不甘缺席。

2023年,亿田智能率先迈出一步:成立浙江亿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剑指“智算一站式服务”与长三角GPU算力中心集群,规划涵盖新型计算中心建设、算力租赁及AI新基建等业务。2025年4月,其更进一步——与庆阳市政府、燧原智能(庆阳)签署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国产十万卡算力集群及新质生产力生态圈。

不过,作为跨界新玩家,亿田的算力业务仍处于投入期。2024年财报显示,旗下相关子公司营收规模较小且净利润均为负值,但长期潜力不容忽视。与此同时,,长虹深耕数据存储、海信聚焦芯片研发、格力布局半导体,综合家电巨头早早开始布局并正以不同路径向算力底层延伸。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正成为国家竞争新焦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爆发式增长,算力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家电企业跨界算力领域,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智能化转型对算力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

 

低空经济:开辟三维新空间

 

2025年8月20日,追觅科技宣布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战略布局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新赛道。追觅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

追觅科技创始团队多人来自清华大学“天空工场”,具备深厚的航空航天技术基因。追觅表示,在明星扫地机产品上锤炼出的三维空间感知、动态避障等技术,以及高速数字马达等核心能力,可直接迁移并复用于无人机的飞控与导航系统5。

追觅的无人机业务以“天空工厂”技术基因为起点,对空气动力学、飞行控制系统的理解早已融入追觅血脉。

其在地面战场验证成熟的三大技术中台——双目视觉识别(动态避障算法)、路径规划系统(智慧中枢)、高速数字马达(澎湃动力引擎),直接迁移至空中场景,形成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复用三角”。

海尔集团则通过金融手段切入低空经济领域。海尔消费金融通过与头部无人机培训机构合作推出0息分期服务,为场景金融开拓出全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到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3.5万亿元。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应用载体,在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建筑测绘、影视拍摄、应急救援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专业无人机操控人才的匮乏是当下面临的一大挑战。据有关部门测算,当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低空经济被视为继数字经济后的又一万亿级市场。家电企业凭借在电机、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电池技术方面的积累,能够较快切入无人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

 

智慧医疗:银发经济下的“健康刚需”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下,医疗健康已成为家电企业跨界的确定性方向。

2025上海国际养老博览会上,海尔智慧康养发布银发经济品牌“Haier care”,以“1+5+N”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慢病管理(如智能血压监测)、智慧卫浴(防滑扶手+健康监测马桶)、电动代步车(适老化设计)等细分需求,试图用AI技术重构养老场景。

美的则依托“5+2+X”战略整合医疗影像、自动化、生物医疗资源,重点深耕影像诊断设备;海尔通过“盈康一生”品牌聚焦医用低温存储(如疫苗冰箱)等高壁垒领域,整合大健康资产。

家电企业的跨界优势在于技术复用+场景延伸。制冷技术可直接用于医用冰箱,传感器技术能赋能健康监测设备;而家电品牌的用户信任度与渠道网络,则有助于医疗产品的快速普及。

未来,随着居家养老需求增长,家电企业有望推出更多“健康家电”(如智能助浴椅、用药提醒冰箱),甚至构建“设备+服务+数据”的健康管理闭环,抢占银发经济万亿级市场。

 

新能源:重构能源生态

 

当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家电企业正从“用电设备商”向“能源解决方案商”跨越。

美的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起步较早且路径清晰。在光伏领域,2017年成立“美的太阳能”,2020年收购光伏EPC企业合康新能;在储能领域,2016年投入10亿元用于储能设备研发,2022年收购户储企业科陆电子,并推出“储能+”家庭能源自给方案。

海尔新能源近期成功完成7亿元A轮融资,全力加码工商业储能领域。美的、格力、TCL、创维、海信等家电龙头企业,早已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布局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相关领域。

6月10日,帅丰电器发布公告:帅丰电器全资成立了嵊州绿色金矿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销售、光伏设备销售等新业务领域。

8月27日,万和在品牌32周年发布会上发布全新战略,致力于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供应公司。万和将愿景升级为“全球热水采暖综合解决方案集成者”,并计划到2038年战略第四阶段,向能源管理公司转型,成为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

家电企业跨界新能源领域,一方面是顺应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通过布局新能源业务,实现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业务与家电业务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未来,随着能源结构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型,家电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渠道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或将能较快打开户用光伏和储能市场。

家电企业的跨界布局犹如硬币的AB面。

一方面,新赛道带来巨大机遇,通过技术迁移和生态延伸,企业得以突破增长瓶颈,抢占未来入口;另一方面,跨界也伴随严峻挑战,新技术研发的高投入、市场风险、管理复杂度以及行业壁垒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在这场混战中,成功跨界的核心在于精准的战略定位与能力匹配,企业需选择与自身技术基因和资源禀赋协同的赛道,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跨界不是放弃主业,而是通过新技术反哺传统业务,实现双向赋能。

未来,家电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生态与场景的竞争。那些能够快速迭代、整合资源并在新老业务间找到平衡点的企业,将在破局2025的路上赢得先机。

关键字:

热门品牌